- - 溫濕度模塊/探頭(21)
- - 溫濕度數字輸出模塊(6)
- - 濕敏電容傳感器(3)
- - 濕敏電阻傳感器(3)
- - 溫度傳感器(4)
- - 溫濕度變送器/儀表(10)
- - 結露傳感器(2)
- - 紅外溫度傳感器(3)
- - 光纖折射率傳感器(1)
- - 光纖信號調理器(5)
- - 光纖溫度傳感器(3)
- - 光纖壓力傳感器(9)
- - 光纖應變傳感器(3)
- - 光纖位移傳感器(1)
- - 無放大輸出壓力傳感器(2)
- - 放大輸出壓力傳感器(2)
- - 微壓傳感器(1)
- - 不銹鋼壓力傳感器(1)
- - 數字輸出的壓力傳感器(3)
- - 稱重傳感器(3)
- - 陶瓷壓力傳感器(2)
- - 硅蝕刻技術全系列壓力傳感器(9)
- - PC板安裝壓力傳感器(9)
- - 壓力變送器(5)
- - 紅外發(fā)射二極管(5)
- - 光電晶體(接收管)(4)
- - 光電斯密特接收管(2)
- - 紅外檢測儀(1)
- - 編碼器傳感器(1)
- - 反射式光電套件(2)
- - 槽型紅外光電傳感器(2)
- - 條形碼傳感器(1)
- - 血氧分析傳感器(2)
行業(yè)資訊
CO2檢測在未來農業(yè)物聯網的需求
2014-10-31 09:36:03
植物工廠如工業(yè)制造一樣,也必須有一定的生產流程,過程中也必須落實質量控制。因此,未來農業(yè)要如何像工業(yè)一樣,利用精準生產技術達到量產以及一定的質量需求呢?
對此,臺灣資策會創(chuàng)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彭永興認為:“物聯網智慧生產技術將是克服當今農業(yè)量產挑戰(zhàn)的一大趨勢?!?/span>
他說,目前資策會積極推進“智能神農系統(tǒng)”平臺與技術,并與臺灣南部相關中小型栽種場域合作,通過相關ICT技術如智能化環(huán)境調控、栽培品管、遠程監(jiān)控,建立作物高質量量產的機制,能夠帶動農業(yè)升級意愿。
彭永興以牛樟芝栽培為例,資策會成功協(xié)助從業(yè)人員通過溫度、濕度、CO2濃度以及光照度管理,開發(fā)牛樟芝環(huán)控管理系統(tǒng)。彭永興解釋:“牛樟芝作物本就量產不易,因此,我們和高雄一家企業(yè)合作,利用6組環(huán)境參數進行牛樟芝實體栽培實驗,實驗結果比過去平均值存活率提升40%(原存活率50%),后來zui佳一組殖菌存活率達90%,可望增加后續(xù)牛樟芝產量?!?/span>
另外,針對蘭花栽培不易,資策會也有一套分析系統(tǒng)。彭永興說明,資策會也與業(yè)界合作,通過聯合生產管理以及影像技術量測蘭花生長狀況,達到農業(yè)自動管理、產能優(yōu)化的效果。
彭永興強調,物聯網生產技術的挑戰(zhàn),在于能不影響作物生長的情況下,進行非侵入式作物檢測,通過一系列的疫害檢測、生長監(jiān)測、成熟度判斷,達到成熟的作品成熟平臺。希望未來強化臺灣農業(yè)競爭優(yōu)勢。